历代住持
  智明大和尚
  智明大和尚谈话
  大德驻锡
  法会纵览
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首页 江心常住 智明大和尚谈话  
智明法师谈话(三):其他
来源:本站    时间:2009-6-14    查看次数:2694

居士:师父,您说风水有吗?
答:佛教重于修德,徳成命成。风水是有的,但是好风水需要命受用。一德二命三风水讲的很有道理,这三者是互动的,但是有主次。修行之人得福德多,可能出生在贤良的父母之家,生长在人杰地灵之处,但还得要个人今生的修持。如果当下不精进修持,种恶因,即使前生得福德多修得好命,也总有失去之时。有一典故:一人获一龙脉,大喜,筑坟其上。心想:其后代将高枕无忧。不料,一暴风雨将之毁为夷地。而同样一有德行之人,生活在有风水问题之地,由于其有福德却将风水的磁场改变了。因此,学佛修德行是其关键。
居士:哦,这如画画中的主体和背景关系。如果画的主体是败笔的话,背景无论如何美丽,这整幅画就不可能是什么好画了;如果画的主体很精彩,即时画的背景稍有杂乱,也会由于主体的精美而被忽视掉的;还有一种是背景的杂乱更加衬托出主体的绝伦。
居士:师父,听人说,每天坚持念阿弥陀佛一万次,其功德无可思量。
答:一心念阿弥陀佛对修行者来说是制心一处的禅定,是制五根、勿令放逸入于五欲的法门。就如进佛堂须止语一样,是要你处在不讲话心无妄想之意境而一心礼佛,以示对庄严佛堂恭敬。一万句其实是多之意,不是要个具足的数。就如《金刚经》中的“三千大千世界”、“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”一样,是教我们多念。现在有计数器还可以边念边数,以前没有,那你怎么念数并存?数错了怎么办?念多了念少了又怎么办?以无欲的清净心念佛是学佛之本,计数为次。无故增添数数的烦恼,那就本末倒置了。

居士:何谓缘起性空?

答:世间上没有独存性的东西,也没有常住不变的东西,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起。如我手中的壶,泥、水、工艺、社会需求等等都是成壶的缘。你们来了,我泡茶,它便有了使用意义。在不断地使用中它“养”得越来越纯实、精致,这也是机缘,哪一天它裂了碎了也便空了,空是其必然的结果。如果没有前面的种种因缘就没有最后的果——空,这就是缘起性空。

     做为众生,明白了缘起性空的理,就要学会坦然面对生活中出现的种种因缘,面对它,接受它、处理它,最后还要懂得放下它。

 

居士:为什么要天天诵经呢?

答:做为众生的我们,都带着无始以来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气和毛病。总是执著于“我”的存在,由于有了个“我”,于是就产生了种种欲望,而欲望是贪瞋痴根源,结果是烦恼重重。而佛经是佛陀度众生的慈悲流露和说法的智慧结晶,我们诵经就是通过对经文的体会,透视自己无始以来的种种不正确的见解,端正自己的种种不良习气。所以要每天诵经修持,以便心灵时刻保持着与佛对话,洗涤心性。如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中云: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必定见佛。永明禅师云: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。就能得三摩地(又称三昧,华译为定,即住心于一境而不散乱的意思。),这就是念佛三昧。也就是天天念经的本意。 所以你们诵经要用心念,而不是用嘴念。念的同时  要有观想,以达止恶行善,返染还净,转识成智调养心性的目的。

     你们要坚持诵经,多阅读佛经,世界一切都是不究竟的,惟有佛法才是究竟圆满,才是能让我们解脱的。

 

居士:文革时期,我们被蒙骗、被摧残,想起就心寒......

答:佛学是教我们众生放下过往的和当下的种种。那时代已经过去那么久了,内心还充满着抱怨,整天背着它过日子,于事何益?于己又何益?佛教要我们好好地把握当下,种一切善,离一切善;修一切法,离一切法。现在你们一个个不都生活的好好的吗?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嚒!

     知道烦恼即菩提的不二法门吗?把过往的种种当成是生活赋予你的磨炼和沉淀,要以感谢心对待过去,因为它成就了个具有深沉思维的现在的你。这样一想,你不仅放下仇恨,还要感恩过往的种种呢。烦恼放下的同时,菩提心就生起。

居士:法师,您刚才讲三宝时说法宝包括四种:教法;理法;行法;果法。那么,法师也应该是如此:有教法法师、理法法师、行法法师和果法法师。即听到其声音、看其文字应该称“教法法师”;其次为行有为的一切法的应该称“理法法师”;再者是修“戒、定、慧”的应该称“行法法师”;最后是证得无漏道果的为“果法法师”。是这样吗?我以前以为只有会讲会写的才称为法师。

答:每位法师可能有其侧重点,但并不是如你理解的分得这么清楚的。知道佛学与学佛的区别吗?佛学偏重于教育,以理论事为主;而学佛则是偏重于修行,闻思修证为根本。前者为方便法门,后者为究竟圆满。只要得当都能为人传授佛法。

 

客人:我以前认为佛教是消极的,按法师的讲法却是积极的、乐观的。

答:佛教其实是最究竟圆满的教育,生活中处处是佛法,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秘宗教,而是一种圆满的教育。佛教中没有“消极”与“积极”之理念,若有也为不二法门,消极与积极同时存在。把握当下修善,消极便转为积极;如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,假如反作用力大于作用力,当下反作用力便成为作用力;挖掘“积极”因素,使之无限扩大,“消极”为主的事物便转化为以“积极”主导的事物了。佛教就是开发众生的“大智慧”,在事物中如何运用这不二法门,以积极的欢喜心态去生活、工作。离苦得乐。

     每个人在一天中总是遇到形形色色的事物,做为人,要积极地面对出现在你身边的事物,正视它(无论事物本身体现的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),并理智处理它,在处理事物的过程中修正自己,提升自己。然后放下所为的结果,收获一份自在宁静。这就是学佛修行。

     有人说佛教对生活的态度是悲观和消极的,他们没有深解佛意。佛苦修行就是为救众生于苦厄中,佛教是教育众生如何转化观念、心态的法门,达到离苦得乐目的。

  • 上一篇:智明法师谈话(二):结夏安居浅释
  • 下一篇:智明法师谈话(四):解答布施
  • 回到顶部
     Copyright © : 温州江心寺 All rights reserved   
     地址:中国.温州鹿城区江心屿江心寺
     联系电话:+86-577-88201066    传真:+86-577-88201066 QQ:425208823    邮编:325000